coiby的头脑风暴
注册日期:
2011-6-1
上次登录:
邮件地址:
coibyxqx@gmail.com
兴趣领域:
数学,物理,系统科学,地球科学
  coiby的头脑风暴
coiby的更多标签
  原文地址:www.confuchina.com/04%20zhishilun/zhuangwen.htm
罗素悖论――哥德尔――弗协调逻辑――佛学浅谈
庄朝晖
 
         我们面对的重大问题无法在我们制造出这些问题的思考层次上解决。
                                          ――爱因斯坦
 
写下这个题目,不免有些惊心动魄,这些主题词未免太大了,还好本文只是对这些主题词的相关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悖论
悖论自古有之。比较出名的是说谎者悖论:一个人说了一句话:“我现在在说谎”。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句话是真话,还是谎话。假设这句话是真话,由它的内容所指,则这句话是谎话;反过来,假设这句话是谎话,那么“我现在在说谎”就是谎话,因此他说的是实话。
由这句话是真话,可以推导出这句话是谎言;由这句话是谎话,又可以推导出这句话是真话。这就称为悖论。
更形式化的悖论定义是:“由A可以推导出┐A(A的否定的形式写法),并且由┐A可以推导出A。”
悖论还有很多,如“苏格拉底悖论”、“万能上帝悖论”、中...
阅读(3276) | 评论(1) | 收藏(0)
2011-11-26 15:28:08 
  "Self-organizationand self-assembly are regularly used interchangeably. As complex systemscience becomes more popular though, there is a higher need to clearly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chanisms to underst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systems. Both processes explain how collective order is developed from “dynamic small-scale interactions” according to an article in a November/December 2008 issue of Complexity.[1]Self-organization is a nonequilibrium process where self-assembly is a spontaneous process that leads toward equilibrium. Self-assembly requires components to remain essentially unchanged throughout the process. Besides the thermodynam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here is also a difference in formation. The first difference is what “encodes the global order of the whole” in self-assembly where as in self-organization these initial encodings are not necessary. Another slight contrast refers to the minimum number of units needed to make an order. Self-organization appears to have a minimum number of units whereas self-assembly does not. These terms are becoming more necessary as more is learned about natural selection. Even...
阅读(2577) | 评论(0) | 收藏(0)
2011-10-14 19:28:02 

  原文地址:article.yeeyan.org/view/193318/224294?from=index_cate_article
写在前面:电子羊源自科幻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当然也许其电影版《银翼杀手》更为出名。(ORZ,其实我都没有看过~~!)这里的电子羊,其实就是字面的意思,但是,如果电脑也会做梦,那么,算不算有了智能呢?另外,这个程序还真是GEEK们的最爱啊,很赞啊。网上不同的244代完全是不一样的美丽,你自己也可以试试。地址嘛,嘿嘿,认真看文章就知道啦~~~
“钱德拉博士,我会睡着吗?”
“我不知道。”
如果克拉克《2010》中的哈尔被钱德拉博士关掉后莫名其妙地做梦了,结果就有点像电子羊了。和我们睡着了梦见绵羊不同,当电脑切换到屏保程序时那些美丽的电子图案就充满了生机。但是它们绝不是随机图案程序。每一个电子羊都是世界上数千台电脑集体“智慧”的结晶。下面图片和视频中的电子羊很好的展示了互联网和开源共享的艺术创造力。通过筛选投票选出视觉上好看的,人为地引导这些视觉产物竞争、繁殖和进化。这些好看的电子羊最终会生成怎样奇怪美丽的图案呢?
这些电子羊是斯考特的创造的,它们都是斯考特早期创造的“火焰”的后代。在卡内基指导下斯考特获得了电脑科学的博士学位,他通过将每个像素看做一个变量,并引入成千上万个参数写了一个图形算法来创造分形图形,初代的“火焰”仅使用 了Adobe Photoshop 和 Aft...
阅读(3790) | 评论(4) | 收藏(0)
2011-9-27 0:39:01 

  一个热衷复杂性的化学家,在TED上发表演讲,认为自己在两年内可以制造出可以“进化的物质”Lee Cronin: Making matter come alive, TED.com
About this talk: Before life existed on Earth, there was just matter, inorganic dead "stuff." How improbable is it that life arose? And -- could it use a different type of chemistry? Using an elegant definition of life (anything that can evolve), chemist Lee Cronin is exploring this question by attempting to create a fully inorganic cell using a "Lego kit" of inorganic molecules -- no carbon -- that can assemble, replicate and compete.
(介绍来自 comdig.unam.mx/index.php?id_issue=2011.18#35017)
...
life 
阅读(2492) | 评论(1) | 收藏(0)
  今天偶然看到互补原理,从介绍上看,似乎和Jake大人的观察者理论都是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波尔竟还用了太极图来表示他的这个理论。
 我直接把wikipedia的介绍复制过来吧,挺有意思的。
zh.wikipedia.org/wiki/%E4%BA%92%E8%A1%A5%E5%8E%9F%E7%90%86 
互补原理(英语:Complementary principle;又称:并协原理),是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为了解释量子现象的主要特征——波粒二象性而提出的哲学原理,认为微观粒子同时具有波动性与粒子性,而这两个性质是相互排斥的,不能用一种统一的图像去完整的描述量子现象,但波动性与粒子性对于描述量子现象又是缺一不可的,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供对量子现象的完备描述,量子现象必须用这种既互斥又互补的方式来描述。这个原理是玻尔对量子力学中“测不準原理”作出的哲学解释,也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基本观点。
目录 [隐藏]
1 产生的科学背景1.1 光波的粒子性1.2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1.3 理论的矛盾与统一2 互补原理的科学解释3 互补原理在其他领域推广3.1 生物学3.2 心理学3.3 语言学3.4 文学艺术4 互补原理对哲学的影响5 主要参考文献[编辑]产生的科学背景自从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化假说以来,人们就开始探索这个与经典理论格格不入不入的新思想,然而在此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难以解释的事情。
[编辑]光波的粒子性1905年爱因斯...
阅读(3750) | 评论(2) | 收藏(0)
   原文地址: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75&do=blog&id=392985 
Zipf定律是Zipf在1949年的一本关于人类定位的最小作用原理的书中首先提出的,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例子是在人类语言中,如果以单词出现的频次将所有单词排序,用横坐标表示序号,纵坐标表示对应的频次,可以得到一条幂函数曲线。这个定律被发现适用于大量复杂系统。Heaps定律是Heaps在1978年一本关于信息挖掘的专著中提出的。事实上,他观察到在语言系统中,不同单词的数目与文本篇幅(所有出现的单词累积数目)之间存在幂函数的关系,其幂指数小于1。
 
很多复杂系统同时满足Zipf定律和Heaps定律,但是对于两者关系,学术界存在长期争论。通过一些随机过程模型,有些学者(Baeza-Yates, Navarro, Leijenhorst, Weide, Serrano, Flammini, Menczer)认为Zipf定律是本质的,Heaps定律是衍生的,可以从Zipf定律推出;有些学者(Zanette, Moutemurro)认为Heaps定律是本质的,Zipf定律是衍生的;有的学者认为这两种定律相互独立。我们不依赖于任何随机过程,证明了Zipf定律更本质,而Heaps定律是衍生律。进一步地,我们证明了以前的两个定律指数之间的解析关系,只是在Zipf指数远大于1或远小于1或系统规模无穷大的时候的一种渐进解。遗憾的是,真实系统不满足三种条件中的任何一种。我们提出了新的解析方法,得到了更精确的解析结果,在35个真实数据中进行验证,发现有34个数...
Heaps 
阅读(3520) | 评论(2) | 收藏(0)
2011-7-19 0:20:40 
  昨天在一本书(《自然 科技 社会 与 辩证法》,自然篇,第二章 存在的自然界,第三节 自然界层次结构的规律) 读到一些文字,讨论到关于为什么层次上升不意味物质系统复杂性的递增:
“ 原因是简单的上层系统结构及相干关系,可以较多地忽略下层系统的特征,使上层系统与下层系统之间较易协调,组织层次更高而不那么复杂的系统就可以有效控制较低层次上更复杂的系统。因此,复杂性随层次上升而下降,是实现等级之间所必需的。”
通俗地说, 这句话的意思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类似。复杂性科学的令人惊奇之处,也在于依据简单的规则可以演化出复杂的系统,如元胞自动机。
 我自己目前对层次的概念还比较淡薄, 想法比较零碎,不过也在考虑一些问题,可能与层次有关,比如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否有层次关系、统计力学抹去了这么细节(粒子的具体性质等)为什么得到这么好的结果等等。希望大家能从哲学角度分享一些想法!
 
...
阅读(2666) | 评论(6) | 收藏(0)
2011-6-20 4:53:17 
  DJVU清晰版,可以复制文字,本站放不下(22M多),已经放到新浪分享上。 
下载链接:ishare.iask.sina.com.cn/f/16432225.html。
暑假有空可能会看下本书, 欢迎加我gtalk讨论,我的账号coibyxqx@gmail.com。
...
NKS 
阅读(6272) | 评论(0) | 收藏(0)
2012-2022 www.swarma.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