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个体内水平(the intra-personal or intra-individual level)
1.2 个体间和情景水平(the interpersonal and situational level)
1.3 社会位置水平(the social positional leve)或群体内水平
1.5 意识形态水平(the ideological level)或群际水平
一. 两个社会学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迈向学科间联合的过程中,或人类整体上通向更发达的社会形态——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1] ——的过程中,对于社会学来说,我们渐渐看到了一种危机。危机有两个方面,即1)社会学的知识表述方式的缺陷,主要是社会学对自然语言的无控制使用常常伤害了自身的发展,以及2)社会学的研究重点不明确。
1. 自然语言缺陷和本体工程
1.1 自然语言缺陷
社会学的知识主要以自然语言表示的方式,就有几点缺陷,1)不形式化、2)不易于共享、3)表述不清晰、4)概念不明确[][2] 。
比如,当我阅读学习一本社会学名著,《现实的社会构建》——它对社会学理论学习来说十分重要。这本书的内容我努力阅读了一二,如果让我进行转述的话,大概是:研究了个人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集体经验成为文化共识,并重构个人经验与个人行为的过程。但是任何深入阅读的人都会觉得,我的概括,从内容和结构上,都不能代替这本书,因为1)从原书的内容上讲,这本书详细分析了许多社会过程,而不仅仅是我所提到的,原书内容的一部分促进了我自己研究思路的清晰化,我的阅读重点只可能会有助于我从书中挑选出一些我所需要的“原话”并组织进我的论文中;2)从本书与社会学领域其他书的引用关系上讲,这本书实际上还只是一个开端,是高超的哲学技术——现象学——在“知识社会学”领域的一个应用的开始,或者说是现象学的哲学运动的一个分支——现象学社会学——的一个结论。
所以,为了理解一本名著,我需要做这样两个准备:1)我需要研究一段时间与之相关的领域,如“知识社会学”和“现象学”,这样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特定的概念才能被我准确理解;2)我还需要对这本书的来历、知识背景有更多的了解,作者的教育经历、作者的其他著作、作者的学术团体、学派的历史发展,都将有助于我更准确地理解书中的词句。
理论家的巨著们,本身就成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3] 。这样的社会学知识的记载很有问题:对于一本重要的名著,人们没有对其内容达成广泛的、明确的共识;对于内容的理解,需要太多其他复杂的知识,以至于理解一本名著就需要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才行。人文社会科学的文献现在还具有较长的时效性[][4] ,究其根本,在于这些知识是从社会学专家的个人经验中窥觑社会学共识。再继续这样下去,知识只会不断继承却没有前进的动力。
1.2 自然语言处理
社会学理论的自然语言缺陷,在另一本社会学名著《社会学的想象力》,第二章宏大理论中,就被提及了,米尔斯提出了自然语言处理——“转述”——的方法,解决这样的缺陷[][5] 。(下面我需要对这一章的内容进行主题分析:)1)米尔斯批判了帕森斯的《社会系统》中复杂的讨论,认为讨论到的诸多概念,意义不明确、细节过多、理论被等同于理论家利用自己庞大知识库而创造出的概念网络,而并不是系统性思考的成果。2)所以,米尔斯提出要使用“转述”的方法,对《社会系统》的语句进行分析,并转述为一种简单明确的、大家可以对新的语句的内涵达成共识的压缩语言。3)米尔斯简练地转述了《社会系统》中的一些句子、段落,以及最后概括了整本书。
事实上,自然语言缺陷不仅仅存在于抽象的社会学理论当中,而存在于任何地方。举两个比较夸张的例子,两篇speech被我们广为传播,一个是我们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家边燕杰教授为人民大学开设的《社会网络十讲》讲座,这个讲座被录音、文本化,放在网络上供大家学习[][6] 。然而,对于手头没有教案的其他学生,这个speech的结构看起来如此不明确,以至于很难学习;另一个是清华大学的《组织社会学十讲》,内容同样是大量口语,灵活,但内容不是很明确,例如夹杂了很多对学术圈现状的批判分析,而不是单纯介绍组织社会学知识本身。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我们专业的教材中,这些教材看起来非常年轻。
面对这样的文本,我进行了speech analysis,1)识别出关键词,如“下面我们谈一谈:……”、“第二点是……”、“举个例子,……”、“Uzzi在一篇论文中说道……”、“我说一些题外话,……”。这些关键词是一些定位词,将文本中镶嵌的关键内容定向分配到一个结构化文本的不同的结构位置上。2)对内容进行转述。转述的过程,注意关键概念,关键概念不可替换;注意概念之间的关联方式,也就是选择一些简单句式;由于作者的思考并不是系统性的,内容往往前后交织,所以要进行指代消解,要修改内容的顺序,以达到一定的逻辑连贯[][7] 。3)将小结中的内容概括出主题词,再对整个speech进行标题分级、使用一些文献描述(都柏林核心)的思想,把描述文本的语言隐藏起来。4)最终,我获得了一个“(弱)本体”。文献的结构是作者事实上展现出的结构,内容也涵盖了作者提及的所有主要内容。从而,新的文本是基于speech的内容可以获得的知识的最清晰的叙述了[][8] 。
1.3 大规模自然语言处理与本体工程
同样的思想,我们可以对几乎所有的社会学理论书籍[][9] 进行一次大规模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表示,也就是本体工程。
至少,我们想要
1,把那些用于描述社会学而不是社会学知识本体的“元语言”隐藏起来(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再呈现他们),如1)社会学当前主题的继承关系;2)学派发展史;3)对某些专家的评价、赞扬;4)对领域重要性的强调。
2,转述意义不独立的语句为意义更加独立的命题。看看他们“到底说了什么?”
3,发展一种控制语言体系。例如,使用的词汇精确地指明某种现象,注意使用的句式对意义的传递机制。这样,在我们每一步使用某种句式(谓词)联系某些词汇(概念)的时候,意义在语言框架之中传递。
这样,未来大数据实证研究可以印证一些关键的社会学结论,而不仅仅是《社会媒体挖掘》所研究的常识结论[][10] 。
继而,我们到达了第二个方面:我们也许可以通过本体工程,来理清社会学的研究重点,发挥社会学理论的累积效应[][11] 。
1.4 准备和预处理
1. 从各种途径,收集很多文献尽量清晰的pdf。
我努力整理很多原著,并把主要的都放在新浪微盘[12] 上了,这花费了一些精力。虽然我的知识库还不能称为社会学公共档案,可是我似乎是一直努力做到这一点。现在觉得孤军奋战不可能,甚至可能有人在做同样的事,想做就应该加入进去才行。
我还努力做到整体性阅读,动机是,追求在整体的社会系统视角组织我的知识,而不仅仅是按照原文阅读理解。社会学非常年轻,重要的是从已有的材料中看到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即社会学的重点转入对社会机制的了解。从这个意义上,人口,通过教育而被社会化,并通过社会互动、社会规范从事某种经济活动;人们或主动构建自己的社会网络,或被分配(社会流动)到特定的社会组织当中;这些社会组织的结构动态变化(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那些高层组织聚集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知识技能,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而那些底层的人们,规范化程度较弱,贫困、艰苦、没有希望;从而,我们通过公共政策、组织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的机制设计维持社会公平。
我的资料收集遵循下面的规则:
1. 根据我对社会系统行为的关注,收集几个关键领域的文本:哲学(主要是现象学、语言分析哲学、语言学、认知科学)、大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社会科学、城市科学。
2. 每一个主题之下,根据这一主题的综述提供的概念框架,细分出下一层主题。
3. 根据具体领域的教材[][13] 、教材中的原著推荐、公共知识档案的推荐(维基百科),进一步收集具体的文本。
2. 用模式识别软件ABBYY将他们扫描为word
3. word可以可视化标题分级,当作一个知识库管理软件
4. 分类管理。
5. 自然语言处理——转述其中的内容为结构化文本
6. 知识管理——将重点放在组织解释社会系统的行为的文本上
这个过程已经耗费了我自己大量的精力!有时候从学校图书馆借书出来去打印店扫描,很花钱。所以,如果这个工作是有价值的,那么需要一群人,用文本分析技术,一起来做!自己做了这么长时间,有些迷茫。
2. 社会学的解释重点
社会学理论的类型有很多很多种。1)有按照主题分类的:互动论、冲突论、交换论。和《现实的社会构建》一样,这些理论来源于一些前人的独立研究成果,自成系统:互动论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冲突论主要由马克思开创,交换论是社会学对经济学解释的扩展。2)也有按方法论区分的——社会是客观的实体,还是主观信念构造的虚拟现实:进化论的、实证主义的、建构主义的、批判的[][15] 。
2.2 解释社会系统的行为
我试图不太照搬这样传统的区分,而更多关心这些理论知识所试图澄清的:社会,它是如何发生的、情况如何、将会如何发展。社会学理论,大多都在努力解释社会系统的行为,继而产生了一系列社会学问题:个体如何产生了一定的态度和行为(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问题)?一些个体如何构成了一个群体?一个群体内部的制度化关系如何影响了个体的关系网络与知识技能(社会网络、知识社会学)?社会组织结构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模式(组织学、管理学)?城市中的基本产业组织(经济学)?产业组织的空间分布对道路交通流量的影响(城市规划)?。
下面我们可以看看作为解释社会系统行为的社会学知识的发展历史,主要是三个人:帕森斯、默顿和科尔曼。(我的概括并不详细,只体现了我的关注重点。)
1.帕森斯受到一般系统论影响,认为社会系统与生物系统、大型工程控制系统类似,由一个个的行动单元的单元行为生成。这些行动单元相互之间通过信息沟通、社会角色的分化而趋于稳定协调。于是帕森斯研究了促成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社会机制:1)个体水平的,从社会化——获得语言能力、社会角色的建立,到个体心理系统——价值、动机、期望,2)社会组织系统——组织结构、组织功能,3)社会系统——经济子系统、文化子系统、政治子系统、现代化(进化)进程。4)AGIL框架:社会系统通过企业、公司制度,从事经济生产,适应(adaptation)环境变化;通过决策部门的领导活动,达成目标(goal attainment),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制度建设,调节冲突,促进社会团结(integration);通过文化教育,规范人们的价值观、行为,达到既定现状的维持(l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16] 。
帕森斯是标准的社会学家,努力构建一个Grand Theory,吸引了大批学者建立起了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即社会学的研究重点是社会系统特定层次、特定行动单元的结构(structure)和功能(function)。
2.但是帕森斯的解释在一个非常抽象的水平上,而不太注重解释具体情境的社会运行机制,遭到诟病。这样的研究取向很难帮助我们理解真实情境。于是默顿提出了中层理论范式(middle range theory)。中层理论是介于对一个情境的直接解释性描述与grand theory之间的,用于指导对社会情境的理解和改造的一系列逻辑上相互关联的一组命题,如1)参考群体理论: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以一个典型化的同学朋友(significant others)的形象为依据;2)角色丛(role-sets)理论:在一个社会位置上,我们总是需要同时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例如为了留在大学做科研,我们必须努力成为教授——同时是教师、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
中层理论研究,将会有助于社会学积累更加丰富的理论材料。社会学需要在建设一个涵盖更多的系统层次的社会学理论公共档案之后,再从中获得综合体系[][17] 。
3.当今的社会学,从默顿以来,自身不断发展,并且与心理学、认知科学、语言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科学、法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交织越来越多了,又积累了大量的“中层理论”。于是科尔曼在《社会理论的基础》开篇提到了“社会科学的解释重点”是“解释社会系统行为”,似乎我们又到了讨论社会系统的综合行为的时候了[][18] 。(我试图对这篇文章摘要)科尔曼设计了一种用于理论分类和理论积累的方法:1)将讨论的对象分为宏观水平与微观水平;2)宏观水平的现象由微观水平的行动、规则生成;3)社会学解释就是联系宏观水平与微观水平,研究以规则为中介的社会机制。4)划定了社会学的不同解释水平:行动者水平(资源、利益、权力)、行动者间水平(权威、信任、交换)、集体水平(规范、社会网络)、组织水平(规范、交易、公平、集体行动、分工)、现代社会。
按照科尔曼的设想,社会学像物理学一样,将社会世界拆分为了相当多的系统水平,在每一水平上,我们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中层理论进行解释,同时,我们对不同的解释水平进行联结(articulate),这样就综合地解释了社会系统的行为。
二. 一个研究设计——社会学领域的本体工程
基本上,在社会科学的知识库当中,有这样一个大概的概念框架。
1.1 个体内水平(the intra-personal or intra-individual level)。
它是最为微观也最为心理学化的解释水平。个体内分析水平,主要关注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组织其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经验的机制,并不直接处理个体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
以个体内解释水平为核心的个体内过程,可含括基本研究主题:具身性(embodiment) 、 自我、社会知觉和归因、社会认知和文化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态度等。我们虽然不着重关心人类对图像的模式识别能力,却关心人类对一个图像的理解所隐含的社会性——例如,特定的社会主体会如何理解一张图像、当主体看到他人的装扮时会产生怎样的态度。
这种关注就使得我们挑选像某些心灵哲学家(罗素、维特根斯坦)、认知心理学家(西蒙)、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库利、费斯廷格)、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社会学家(韦伯、埃尔斯特、哈贝马斯)的主要文献。我们利用教材、综述、一些指南性质、百科全书性质的工具书来快速进入作者原著的思想。
在这一解释水平上,社会心理学者已经构造一些典范的理论模型,如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双过程模型如精致化可能性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ELM.)与启发式加工——系统加工模型(Heuristic—Systematic Model,HSM.),和希金斯的知识启动和激活模型。
1.2 个体间和情景水平(the interpersonal and situational level)。
在“个体间”层面上,我们的视角从主体的视角到了旁观者视角,我们试图理解的是二元互动、群体过程以及社会关系网络实体的存在。主要关注在给定的情景中所发生的人际过程,而并不考虑在这特定的情景之外个体所占据的不同的社会位置(social positions)。
以人际水平为核心的人际过程,可含括基本研究主题: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亲和和亲密关系、竞争与合作等(舒茨、戈夫曼、卢克曼、加芬克尔、科尔曼)。
1.3 社会位置水平(the social positional leve)或群体内水平。
在“社会位置”层面上,我们发现了异质性,可以看到人们共享着一些生活的同时,具有明显的差别,而这样的差别表现在社会具有一种制度设置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从而,人们的交往、理解力、社会关系数量和可动用的社会资源都具有局限性(彼得布劳)。
关注社会行动者在社会位置中的跨情景差异(inter-situational differences),如社会互动中的参与者特定的群体资格或类别资格(different group or categorical membership)。
以群体水平为核心的群体过程,可含括基本研究主题:大众心理、群体形成、多数人的影响和少数人的影响、权威服从、群体绩效、领导——部属关系等。
其典范理论模型是莫斯科维奇有关少数人影响的版依模型(conversion theory)、多数人和少数人影响的双过程模型和社会表征论。
1.4 组织水平
在“组织”层面上,差异变得更加明确。关注社会角色、分工和知识(涂尔干、巴纳德、亨利法约尔)。
组织管理学理论。计算机模拟的蚁群算法、元胞自动机、遗传算法、基于agent的建模。
1.5 意识形态水平(the ideological level)或群际水平。
它在实验或其它研究情景中,关注或考虑研究参与者所携带的信念、表征、评价和规范系统。
以群际水平为核心的群际过程,可含括基本研究主题:群际认知如刻板印象、群际情感如偏见、群际行为如歧视及其应对和污名(stigma)。
在过去的30年中,群际水平的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主宰性的理论范式由泰弗尔的社会认同论所启动,并深化到文化认同的文化动态建构论(Dynamic Constructivism)和偏差地图模型(Bias Map)中。
人类学、文化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大多在这个水平上比较融合。
1.6 社会系统水平
系统层面有着不同于其他层面的特殊性,也就是他本身作为一种自成体系的“事实”而存在,具有“适应性”。
系统具有十分稳固的层次结构——社会分层,人们的行为受到严格的区分,人们的整个生涯都只能在有限的社会角色空间中发生社会流动。
整体上,社会的分层、流动保持一种宏观稳定性——阶级再生产(马克思、韦伯、贝尔、布迪厄、法兰克福学派等社会思想家)。
社会的变迁会打破社会的阶级再生产机制,如中国的近代社会主义革命。社会变迁的结果总是产生新的阶级再生产模式,两种社会体制之间的变迁状态就是社会转型(中国转型社会的研究)。
在“系统”层面上(社会学、人口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对社会系统进行管理、治理(社会系统工程)。
1.7 贯穿各水平的研究主题
还有一些贯穿其中的研究主题,如语言现象、知识现象、社会传播现象等。产生了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与社会结构的共变关系)、知识社会学(常识、科学知识的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传播学(社会作为信息系统如何运作)。
一个明确的社会学解释水平会直接理清分支社会科学的研究主题。如社会学的解释水平划定了传播学的解释水平,分为个体内传播、面对面传播、组织内传播、大众传播等。假如我们研究知识社会学,我们也需要在这些不同的水平上分别研究,而不是一概而论。
2. 联合不同的解释水平
当我们手头聚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可以将资料统一管理,任何人都想看一看当他们全部累积起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清晰画面?
我简单设想一个可能性,比如说我们可以随时叙述这样一些事实:知识在社会中有一个社会生产、社会分配过程。知识生产过程中,是个体经验汇聚成为集体智慧的过程。知识的社会分配——通过语言交流、教育、组织传播、制度约束,将知识资源赋予个体,产生一个新的行动者加入到集体当中。知识社会学致力于澄清这个过程。
假如“知识的社会生产与分配”这个过程被社会学分析迅速澄清了,那么这种理解就可以引导我们研究这样一些机制:知识的共享与分配模式对集体行动的影响——怎样表示科学知识可以有利于该群体的知识生产效率最大化?通过共享、社会学习的过程,专家、算法编辑的知识图谱在社交网络中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
[1]《智慧社会:大数据时代的社会物理学》
[2]本体是共享的概念模型的形式化的规范说明
[3]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一章 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理论知识活动的类型:
1.思想史
2.重要思想家的传记
3.哲学论述
4.大师们巨著中的分析
5.批评现代社会
6.痛斥社会科学的前景
7.在社会学中,只有一部分的理论活动致力于创造科学理论。
《 [4]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检索教程》
人文社会科学文献的特点
[7]这里,“逻辑”的内涵非常宽泛,不仅是句式间的形式逻辑的问题,更多的是哲学逻辑的问题——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问题:即作者通过一定的认识过程,所构建的逻辑“图画”是怎样被表现出来的?
[8]对边燕杰社会网络的处理:
[9]1)重要理论家的专家知识、
2)社会学对社会的基本结构的各种具体分析、论文
3)社会学100本(1997年,455位国际社会学协会的成员每个人投票选出5本20世纪出版的对自己最有影响的社会学著作,最终共有978本社会学著作上榜,其中有100本著作被4位以上的人提到。被提到最多的著作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
[11]1)有些社会学家似乎以意义不明确的叙述为生,2)另一些哲学家强调社会学的人文、艺术特点,从而否定按照概念、命题、证明的思路组织社会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化”倾向。3)但是,我觉得明确的知识组织方式没有任何模仿的倾向,也不是自然科学化的,而仅仅是找到一种方式,明确地表示我们已经发现的社会机制,改变学科内部知识共享的局面。社会学专家脑海中的自然科学,不是一个研究主题,而是一类明确、定性与定量紧密结合(数学化)、易于共享的知识体系。如果故意不学习这种叙述形式,就是故弄玄虚。
[12]http://vdisk.weibo.com/lc/ej48T6Dx9re8KbW2y
密码:PM1J
[13]社会学教材体系:
人类学概论
政治学基础
微观经济学原理
社会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统计学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 主编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社会心理学
人口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十讲
社会网络分析讲义
社区概论
社会分层十讲
经济社会学 周长城
家庭社会学
社会性别概论
教育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讲义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
发展社会学
社会政策概论
社会工作
[14]由于社会学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所以在学习社会学理论的时候,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对特定类型的社会学知识的阻碍,这些知识现在还处在复苏的过程中。事实上,社会学理论,有些确实是客观的观察。西方理论整体上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成分不可避免,而具体的社会心理、社会分层、社会网络、社会流动这些方法有助于理解任何社会,是普适的。所以,我们这一代人研究社会也很艰难,理清政治立场的同时,还要努力借鉴国外的思想。
[15]《社会理论的定位》
[16]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
[17]默顿 论理论社会学
[18]科尔曼 社会科学的解释重点
[19]杜瓦斯 社会心理学的解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