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蛮好玩的。对我自己的研究(摩擦学)在深层次启发挺大。我自己的梦想倒不是在集智解决什么重大终极问题搞出大的突破,而是在我自己的研究中在最深处的某块地方烙上集智特色(比如分形,scale,重整化,广义中心极限定理之类)就够了。那些终极问题的显性化其实我觉得YY下写写脑洞文编编科幻小说对我来说就挺满足了;-)
集智的东西有点像底层驱动器,虽然在科研中难以在显性的层面表现出来,但在更深的地方,作为终极追求,兴趣引擎,启发和灵感,以及前(潜)科学元素,作用还是非常大的。我现在正在写的paper其深层(兴趣)驱动就是在集智看的Jake的重整化的帖子和计算士关于广义中心极限定理的讨论。
以前看过大家对集智发展方向的讨论。Jake大大一直坚持走科学路线,反对玄学化哲学化,这是对的。作为科学论坛,在显性层次肯定不能哲学化,但玄学化的东西作为底层兴趣驱动以隐藏的方式埋在科学讨论里也是很好的,而且是有必要的,道成肉身嘛。
Jake一直以来的梦想是把集智的东西出成果,正规化,从散兵游击变成正规军,最近集智出的天气预报的应用,以及Jake他们几个发的建立在集智讨论上的正规paper就体现了这个趋势。我个人觉得这种正规化的东东还是在集智只作为一个元素而不是主体为好。一来全面正规化难度太大,即使像FQXI这样有大规模资金支持各路大牛汇集的地方都没有真正主流化正规化,集智要全面主流化概率非常小。二来如果全面主流化正规化了,那就不是‘集智’了,而成了另一个严肃科学院,到时候目测大家的各种YY各种脑洞就会少很多,不像现在这么无拘束的大脑风暴了。
所以我的看法是,应该走中道路线,在彻底玄学化和彻底正规化之间。
集智的地位和价值,应该是玄学,前/潜科学,终极思考,和正规学术之间的一个桥梁和缓冲地带。集智依托的平台也应该主体是各个高校研究院的正规科研人员的正规科研,集智的精神和核心在这些正规科研中在底层作为驱动器得到体现。 集智的特色,则是以前没有的,受玄学和终极思考指引的学科交叉,在从抽象的逻辑学,到更具象的物理,复杂性科学,乃至应用性更强的工程学等一系列scale上完成这些交叉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