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里讨论过旋转女孩的,很有意思。现稍引申一下,请欣赏纠缠自旋女孩。
这两个是全同的:两张实在的图片(或合成)
实际上,纠缠的两个,只有一张实在的图片,其中一张只是另一张图片宇称对应的程序映射。
发散一下,再随便说说。
表现的原理其实很简单:观察者(我们的大脑)不可能同时看到(或解释分析)两种不同的状态。还记得原来讨论过的经典图片"老妇和少女“吗?
把这张图片看成P,P的状态函数为Ψ,如果用|Ψ〉=a|0〉+b|1〉这种方式来表示(0,1不妨看成老妇和少女)p的存在,在思想方法上有什么问题吗?宏观现象实际上也是非常不确定的,与量子现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我们与生俱来太习惯于我们固有的时间空间尺度,以及我们接受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和先天规则。实际上,对于图片P,Ψ的两态混合只是较大概率的两次测量结果。对于老妇和少女,你能完全否认在西伯利亚的荒原上,一个真正俄罗斯的老妇不仅能看到了老妇和少女,她还明确地看到了一头北极熊?如果定义系统对象P的元信息为像素的话,那么显然,在一个二维区域,P所能够提供的所有不同图像(考虑黑白图像),仅是这个区域中有限像素的全部组合,不妨用“."表示。换句话说,真实的P(给定元信息下的图形存在)状态应该是:
|Ψ〉.=∑C.|Ψ.〉。这决不是哲学,三维对象同理可推证。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承认这种思想,理论上就完全有可能激发“一个真实的苹果”的一个特定的状态,然后把它从上海“传递”到北京。(周易中的术数可能正是这样干的)【一个真实的苹果是什么呢?反射的可见光、挥发的分子以及压力产生的触觉(假设还没被放进嘴里),这些信息构成了我们大脑中苹果的宏观状态,仅此而已吗?当然不是,还有很多的信息,被反射的非可见光电磁波谱(如红外、紫外)、苹果自身的放射性等等,那些所有不被我们所观察和解释的信息也同样构成了不为我们所知的苹果本身。同理,|Ψ〉.=∑C.|Ψ.〉,当前苹果P,只是仅是一个“真实苹果的一次塌缩”,是C1|Ψ 1〉的|C1|的或然性存在。
在定义了系统元信息的系统里,终极分别必将把观察者带到非常纠结的地步。
眼睛在左右两侧来回切换观察,切换频率刚好合适的话,确实会观察到有相位差的同向自旋。但一旦同时注意左右两侧,则自旋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