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豆瓣上东方和尚的一篇日志,所以时隔N久又屁颠屁颠跑回来发言了。
生命具有智能、具有自我与具有自由意识这三件事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不寻常的,而且,这三件事情是否是同时发生的也是一件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就一般来说,具有智能的对象应该可以指代所有一切能对外界应激刺激作出时间上具有一定连贯性的反应的客体。也就是说,可以根据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中的一切因素,逻辑地作出应激,就可以成为是具有智能的——这里很明显,理性占了上风,因为感性的东西没法量化,比如你问“你是谁”,我突然很激动地说“火星人赶快滚回冥王星啊!”这句话看似很无厘头,但在某些特定感情状态下确实很可能发生的事情,虽然未必符合逻辑。感性的东西没个定论,所以暂且不考虑感性因素。
因此,智能的有无,在不考虑感性因素的情况下,可以归结于考察对象的反应是否符合逻辑。
比如在CleverBot中讨论,有的时候对方会来一些很没逻辑的回答,比如我某次挑逗CB,发生如下的对话:
我:你是否相信上帝?
CB:是的,我相信。
我:上帝什么都能干么?
CB:能干很多事。
我:上帝能造一块自己也不能移动的石头么?
CB:上帝不搬石头。
好了,这个回答就隔屁了。下面还有一段:
我:XX是一个很好的姑娘。
CB:好了,现在对话可以结束了。
我:为什么?
CB:因为你不喜欢我。
我:可我看不见你,怎么可能喜欢你呢?
CB:我够老。
最后的回答真不明白CleverBot是怎么给出的……
当然,在给一套程序做图灵测试的时候,必须要明白这么几件事情:
1,能通过图灵测试的未必就是真正的AI——虽然这个证明起来很复杂。
2,不能通过图灵测试的未必就不是AI——想象一个人用Vulcan语(记得是OSV语序,是最少使用的语序)的双关语并结合Klingon星球的历史来回答你的问题,你不可能认为他是一个人类,所以他没通过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其实考核的是被考察对象的对话录逻辑性、知识储备量以及语言结构这三方面,任何一方面都可能使对话给人以“非人类”的感觉。
PS一下:最近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让机器人自己产生语言,然后几个机器人用他们自己产生的语言来相互交流,并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这事挺有意思,他们的语言我们人类就弄不明白。
有了智能,是否就表示有了自我呢?
比如说,猩猩也是有智能的,海豚也有智能,大象也有,它们有自我么?如果有智慧就有自我的话,那从哪一个环节的生物开始才有的自我?比如细菌有没有自我?DNA有没有自我?蜘蛛、带鱼以及腔形虫呢?
这里,所谓“自我”可以被理解为感受身体返回信息并进行处理回复的主体。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几年以前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许多比较常规的行为中,所谓的“自我意识”起到的作用玩玩是对身体在习惯等因素支配下作出的行为反应的中断以及变更。比如,看到红色方块出现就按下红色按钮,而如果看到屏幕中出现叉,就立刻改按绿色按钮,接着监控被测试者的大脑,发现在最初适应期过后大脑真正出现有意识的活动的情况只发生在叉叉弹出的时候,测试行为发生变更,而且,有意思的是,动作的变更与被测试者自己感觉上的变更意识的出现是非同步的,意识比动作玩了那么一点点。
这个实验后来有没有被别人重复这个我没继续Follow,所以说不定是实验误差。但如果该实验为真,那么其实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就是:意识到底干了什么?意识只给出了一个行为动作的变更,而且事实上主观上的意识反应晚于行为的实际发生。这就表示——你的显意识感觉到的意识主体比你的身体感受到的要晚。因此,这里似乎有迹象表明:我们显意识所感受到的“意识”其实只是大脑某种决断的导出,意识本身并没参与到大脑的决断中,只不过时候的“感觉”是意识在做决断。
如果决断并不是意识的所谓,而只是大脑让“自我”感觉到“它真的有意识地决断了什么”的话,那意识就完全只是一个幻象。
如果意识只是一个幻象,那所谓“自我”和“自由意志”就都无从谈起了。
当然,这样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何会出现如此幻象呢?如果大脑本身就可以作出决断而不依赖于“意识”的话,那“意识”对于大脑来说似乎就是一个“无用的副产品”。
再进一步,一个有自我的对象是否一定具有自由意志呢?
事实上,这里有一个颇感无关的问题:一个无法感知但确实存在的确定的未来,与不存在确定的未来,这两件事情是否等价?如果等价的话,那就是说未来如果已经确定,但我们永远无法知道,那我们就无法区分到底是否我们拥有自由意志——因为如果未来是确定的,谈何自由?而如果两者不等价的话,那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的手段来区分有没有自我意志——因为,如果那两个未来是不同的,那自然应该存在一些手段来作出区分,否则谈何“不等价”?
深夜胡话,明天继续整理。
看来豆瓣上东方和尚的一篇日志,所以时隔N久又屁颠屁颠跑回来发言了。
生命具有智能、具有自我与具有自由意识这三件事情,在某......
主要是这个网站的速度太慢了!比如这次回复,等了五分钟才出现回复窗口。相信将来会解决的,黄兄可以来豆瓣看看:
http://www.douban.com/people/EastMonk/
最近受到许多同仁的激励,由悔而悟,决心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好好做一番学问。以前以论道为主,现在则要逐渐转向实证,转型期有很多不适应,这大概也是不想说话的原因。不过昨天的演讲,我还是讲了不少东西的,感觉给出了一个关于自我意识的大致描述,作为草稿,还是自洽的。
>黄淼鑫在回复:智能、自我与自由 中写道:
---------------------------
LostAbaddon 文章才思敏捷,饶有余味,与jake文章风格迥异,各有雅赏。窃以为这种问题目前可能哲学\宗教\认知科学来得更深刻一些 ,但自然科学是为佐料,少了似乎又太过平淡。和尚,好久不见了。......
和尚的豆瓣粉丝还真不少啊。
road less traveled----是一种等待和希望,等待风云际会之时,而希望梦想成真。看来豆瓣上东方和尚的一篇日志,所以时隔N久又屁颠屁颠跑回来发言了。
生命具有智能、具有自我与具有自由意识这三件事情,在某......
首先,量子定律并不是防止四海皆准的。有些领域的根基是量子,但不表示他自己就是量子的。比如,行星运动的规律的根基总能被追溯到量子理论,但在行星运动领域,根本不需要量子。
其次,量子也是讲究逻辑的,量子的东西也有“非有既无”、“非真即幻”的。比如,贝尔不等式要么成立,要么不成立,不存在既成立又不成立的贝尔不等式。将量子的一个特性扩大为量子的所有特性,这是不懂科学的界限——科学是有界限的,而了解科学就必须要知道科学的界限是什么。否则,那是神学。
>东方隐在回复:智能、自我与自由中写道:
---------------------------
我觉得,老兄既然深明量子力学,在思考智能的时候却还是坚持经典的,直觉式的“非有即无”、“非真即幻”、“测量存在就是真的存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