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Abaddon的头脑风暴
注册日期:
2011-2-28
上次登录:
2016-06-01 10:39:25
邮件地址:
lostabaddon@gmail.com
兴趣领域:
生物学,数学,物理,人工智能,人工生命,计算机科学,
  LostAbaddon的头脑风暴
LostAbaddon的更多标签
物理VS物理学
2011-4-29 14:06:39  形而上  物理学  物理 

  物理和物理学的关系,简单说来可以看作是量子力学中态与表象的关系——无论表象如何做表象变换,态本身是不会变的,而如果不选择一个表象,那谈论态活多或少都会感到有点别扭和不自然。

  这关系也就是时空与坐标系的关系——坐标系是用来描述时空的,坐标系不管怎么取都无法改变时空本身的性质;但如果不给时空配一个坐标系,谈论起来总会感觉有点不得劲。

  当然,物理和物理学的差异其实在一个更加深的层次上来说,比上述两个例子要更加复杂。

  那,什么是物理,什么是物理学?

  简单说来,物理就是系统的演化规则,也就是任何系统(大到宇宙小到基本粒子)的演化的最本质的规律,就是(该系统的)物理。

  而,物理学,并不是物理。

  物理学是什么玩意?物理学是智慧生命以一组自洽的形而上原理出发、依据物理事实而建立的自洽的数学逻辑形式体系。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

  1,一组形而上原理;

  2,以物理事实为依据;

  3,数学逻辑形式体系。

  这三个关键字告诉我们三件事情:

  1,我们的物理学究竟长什么样,不单单是物理决定的,还和我们选择什么形而上原理有关——而,既然是形而上的,那就是在物理以外的,所以物理学和物理并不一定总是一致的。

  2,既然是以物理事实为依据,那物理学就和泛泛而谈的纯思辨的哲学不同,是存在“可判定性”的,或者说是存在“可证伪性”的(不是可证明哦)。

  3,这其实就是在《物理是什么玩意》中所提到的那个基本假定:我们认为系统的所有属性都是数学可描述的,这些属性的演化也是数学可描述的。

  附带说明一下,在《物理是什么玩意》中,事实上有的时候说的是物理,有的时候说的是物理学。当然,在不细究物理和物理学的差异的时候,将两者混用其实也没什么。

  物理可以说是自然界自身所具有的“固有属性”。就算没有任何智慧生物,宇宙也一样有物理——但是,如果宇宙中没有智慧生物,那宇宙肯定没有物理学——这就是说,在大爆炸后的10亿年里,肯定是有物理,但没有物理学的,因为那个时候第二代恒星还没诞生,所以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物理是自然界的固有属性,你动或者不动它,它就在那里,不偏不倚。

  但是物理学不同。

  物理学本身的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物理的趋近过程,而且,更重要的,就是物理学是和智慧生物的发展这件非物理的事情息息相关的。

  虽然暂时我们还没能和外星人接触,但可以相信,外星人是存在的(当然,按照NASA的Drake公式得到的“最糟”情况,银河系里的智慧生命数量为0.000065个,所以我们的存在纯粹是一场意外)。所以,按照物理学的定义,地球人的物理学与外星人的物理学是可能截然不同的——因为,物理学与智慧种族的发展是有关的,这种关联的最直观体现就是对那组“形而上原理”的选择上——没有理由认为地球人与外星人具有相同的审美情趣,就好比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人类与鲸鱼具有相同的审美情趣一样,还不说那些食腐动物。

   当然,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形而上的问题——就算我们真的和外星人接触了,这个问题依然形而上,因为我们可以问诸如“各种在不同环境中演化而来的文明的演化中是否存在某些形而上的共性追求”?这个问题就算是站在统计学的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不可解的问题——除非我们已经是神级文明,爪牙遍布全宇宙——那这是《银河英雄传说》了……

  不说外星人,我们地球人的物理学的演化过程中,那组“形而上的原理”也不是一尘不变的——所以我们才会先后有力学纲领、几何纲领、场纲领与规范纲领这些物理学框架。

  但,不得不再次指出的是,无论我们选择什么纲领,物理都是不变的。物理不会因为我们的研究手段发生了变化而发生变化。变的是物理学。

  就物理学的发展来说,我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来说我们当下的物理学研究中的“形而上原理”正在趋向收敛与稳定。

  我们现在所选择的“形而上原理”,都有些什么呢?其实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这组原理是不同的。就粒子物理与高能物理来说,我们相信“简约”与“美”。

  比如,在老爱的时代,我们相信物理应该具有诸如GR那么优美的形式——于是Wheeler后来发展了几何动力学。这是一种美感的追求,虽然现在基本认为单纯几何的美宇宙并不完全欣赏。

  老爱就说过,量子理论太丑陋了,远没有GR那么优美。

  但后来,量子赢了——于是我们现在普遍认为创造宇宙的上帝的审美情趣是量子的,不是几何的。

  问一个形而上的问题:现在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以后上帝的口味不会改变呢?或者,问得客观一点,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我们真的相信上帝的重口味是量子而不是别的什么?

  与美感相关的,还有一个就是“简约”。也就是如果我的理论需要五个基本假定,而你的理论只要三个,而我们两个理论的理论预言与实验的吻合程度差不多,那物理应该是那个三个基本假定的,而不是我这个五个基本假定的。

  在简约与美感的指导下,我们还能建立一些次级的形而上要求,其中部分比较数学化,部分已经纲领化了,比如规范纲领。

  纵观整个物理学史的发展历程,简约与美感似乎真的是无可替代的主旋律,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比如,同样很简约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有GR这种“张量引力理论”,也可以有Brans-Dick理论这样的的标量引力理论,以及结合张量与标量的“Brans-Dick-GR理论”。从简约来看,张量引力理论与标量引力理论,以及别的矢量引力理论,三阶张量引力理论,等等等等,都是差不多“简约”的——相比,BDGR理论可能就不太“简约”了。

  那,为什么现在认为GR这种理论才好呢?

  并不是因为“美感”,因为从纯几何出发的话,别的几个也都很几何。

  这是因为“GR”与实验符合得最好。

  你看,在这里,物理事实才是关键,取代了简约与美感。

  但,如果仅仅从简约与美感出发,我们并不能唯一地确定理论——而且,事实上,在“简约”环节已经被KO掉的BDGR理论,现在在宇宙学中其实挺有市场,用来解释宇宙暴涨时的慢滚比纯GR有效多了——参考膜宇宙学中的唯像修正GB理论,这个目前与宇宙学观测事实符合得最好。

  也就是说,简约与美感也并不总是都对,而且在更多的情况下也无法把理论唯一确定在我们已经选择的理论上。

  因此,事实上,这组形而上理论的“合适性”是存疑的。

  在应用领域,我们经常做的事情,是先建立一个最简单的“很优美”的理论,然后开始添加各种“次级因素”来破坏这种美感,最后得到的一个毛茸茸的很扎手的东西,反而与事实符合得更好——当然,这部分是因为事实不可能如理论那样“无污染”,总有些来源于别的系统的扰动干预。

  在这里,那套形而上的原理更多是起到了“指引”大方向的作用,但最终的“实际”方向可能与它有个不小的偏角。

  因此,事实上我们并不总能很有把握地说,物理事实与那套形而上原理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所以,物理与物理学的关系并不完全是时空与坐标系的关系——坐标系是忠实反映时空的,但物理学未必能忠实反映物理。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的物理学中,有一个分支认为“意识”能影响物理——这就是著名的哥本哈根流派,这里对量子系统的“测量”将导致量子系统的塌缩。

  但,有个很基本的问题,那就是这种“意识-量子-塌缩”的系统是物理的,还是物理学的?

  也就是说,哥本哈根流派的这个基本假定是事实上大自然就是如此,还是我们在现在所处的理论研究阶段认为大自然是如此?

  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就是说这是物理学的内容,不是物理的内容——物理上,意识可以完全不参与到任何作用中,只不过我们现在的物理学认为参与罢了。

  那么,是否可能是前者?这就说不清了——至少,在退相干看来就没意识什么事儿。

  就物理学的发展而言,事实上,对于在“无穷远的未来”,物理学是否可能与物理同一,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只能很有信心地说,在无穷远的未来,当我们发展为神级文明以后(如果可能的话),我们的TOE理论应该可以“合理地”描述一切物理现象——至于这个TOE是否是物理本身,这个再议。

  也就是说,在无穷远的未来,我们相信我们的物理学与物理是真正的“坐标系与时空”的关系。但,在那个时候我们所选择的“形而上原理”是否真的是物理的基本原理,这个问题悬而未决。

  所以,外星人的TOE可能与我们的TOE截然不同,时空观、物质观以及相互作用观可能没有丝毫共性,但能保证的是,两个TOE可以给出完全相容的理论预言,而且都与物理事实相符。

  站在这个角度,现在流行的“实用主义”就很好理解了——反正那套“形而上原理”是不是真的物理原理我们也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那只要我们现在所选的原理能用就好了,也别去深究了。

  但,也存在一些“可怕”的情况,那就是我们当下所选择的“形而上原理”可能永远无法指引我们走向物理。这事现在没法说,但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尤其,虽然我们都认为物理学家的思想应该是不受控制的,但其实现代物理学中寡头现象还是很明显的,所以一旦个人的思想走岔,那可能整个物理学的方向就走岔了——能不能走回来就不知道了。

  比如早年我们相信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这走岔了,好在后来走回来了。但谁又能保证下次不会走岔,走岔了还能走回来呢?尤其在理论越来越走在实验之外的当下以及不能算近的未来。

  这事只能说我们如此相信,但没有丝毫根据。 

2011-4-29 15:05:04
  

  下面追加一些东西,暂命名为“Physics VS Metaphysics”,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

 

  在理论更替过程中,我们所作的往往是本体论上的更改——这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曹天予《20世纪场论概念发展》这本书,不是讲物理学的,是讲物理哲学的。

  因而,不管是物理理论还是别的理论,发展的本质就是用一组新的概念替换相应的那组老的概念,从而使得我们的时空观、物质观以及相互作用观能有一个“飞跃”——而且,有意思的是,这种飞跃中,前后两组理论的逻辑连贯性其实有的时候并不能保证。

  物理理论等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往往都要求能与实验进行比较,而且比较结果必须是“更符合实验”。能把旧的理论的已有问题解决(当然,未必是全部解决,这个不大现实),而且能在实验上具有“更优越性”,这样就构成了理论发展的合理性——从而“证明”新的理论体系更好,新的理论思想更优。

  因而,如果出现了这么一种“新的理论”,它并不能给出更好的实验预测,也不能把已有理论的已有问题中的任何部分解决,而且预言的现象都不可观测——也就是说新的本体不以任何形式体现出与旧本体的不同,那这种理论到底算是“新”的理论,还是旧理论的“新”说法?

  从术语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要分辨两套理论的术语体系的内在关联网络是否一致。

  也就是说,你把已有理论的术语都换成你的术语,那些谓词也都换成你的谓词,从而使得这个理论“彻底改头换面”,这个理论在术语学的角度看来,其实什么都没变。

  因而,一个存在但不以任何形式与人类交互的上帝,与不存在上帝,这两件事情的区别在哪里?

  从术语学的角度来看,如果这名上帝真的不以任何形式与人类交互(无论直接间接),那这个上帝的存在只是形而上的,与实际是否存在无关,所以并不比“不存在上帝”多更多的东西——当然,由于本体论是形而上的东西,所以从术语学的角度来看,在本体论上多了一个“上帝”。

  这就是所有的区别了。

  当然,换一个角度,不从术语学来分析,我们从某些形而上的观点来说,既然多了“上帝”这个本体,无论这个上帝是否可以以任何实在的方式体现自己,多了就是多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白马和马也是不一样的——多了“白”这个属性呢。 或者说,在这个观点中,众神论与一神论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显然,宗教所采取的正是这种立场。

  但,就科学理论来说,无法体现自身实在性的东西是被认作不存在的——当然,这又牵扯到物理学中的那套“形而上原理”了,所以这问题很纠结。

  好吧,引出正题——Jake兄所说的“观测者”是否可以以任何实在的方式体现其自身的存在?也就是说,他的存在形式是否不以任何主观意识形态的改变而改变?比如,你说存在,我说不存在,那光光“你说存在”这点不是观测者存在的合理理论。

  一个不以任何主观意识形态的改变而改变的存在方式,必然是可以与实在物(或者说自在物,不是佛教概念,参考科学哲学)发生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它并不仅仅与意识者的思考发生“思想碰撞”,而是可以与实实在在的什么东西发生相互作用的。

  如果不能以这种“与实在物发生交互”的形式来体现自身的话,那请问有什么证据说这样东西的存在不是单纯的形而上?不是单纯的术语结构替换?

  不单单对于Jake兄的观测者,对于上帝也是这样——除了宗教仪式中的“冥想”与“感知”以外,上帝是否能以“与实在物发生交互”的形式来体现其自身的实在性?如果能的话,上帝存在;如果不能的话,上帝可以被视为不存在而且不引起任何歧义性——还是那个问题,不以任何形式与人类交互的上帝与不存在上帝这两个命题在一个非形而上的角度来说是等价的。

  因此,Jake兄的观测者要脱离“单纯形而上的纯思辨存在形式”而获得实在性的话,就需要找出它与实在物的交互,这种交互不仅仅发生在概念领域,而是要发生在真实的物理世界。

  也就是说,我在纯思辨的构造停机判定图灵机不存在的过程环节中所“感受”到的观测者,并不是真实与实在物发生交互的,它在停机问题中的体现是纯思辨的——能发生非纯思辨而是实在的交互吗?

  至少我看来是没有,不知道Jake兄能不能找到?

  如果不能找到的话,那Jake兄的“观测者”其实就和修道士所说的“上帝”一样,除了形而上地相信他的存在以外,他不以任何别的方式存在——所以,从实际来说,是不存在。

  以Jake兄所引述的肯·威尔伯的观点来看,这种存在更是纯思辨的——尤其,这种意识流的东西对我们认识自我与感受“大设计”,是很有好处的,但感受的东西是思辨的,不是实际存在的,至少单用感受来证明实在的存在性,是不靠谱的——修道士能感受到上帝的慈爱与伟大,那上帝也存在了?那北欧隐修者还感受到了奥丁,咋办?北欧一些德鲁伊教派还感受到了自然之力,那自然之力也真实存在?那上帝、释迦牟尼、奥丁、宙斯和自然之力都同时存在?也不打一架?十字军的时候人类别打啊,让那些神明去打不就完事了。

2011-12-3 5:34:56
  

不错,这也是jake所谓的“观察者”难以接受的地方。

现代科学归根到底讲究的是1、物理实在性;2、因果性。

 

>LostAbaddon在Physics VS Metaphysics中写道:
---------------------------

  下面追加一些东西,暂命名为“Physics VS Metaphysics”,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

 

 

......

 

2011-12-3 9:31:25
  

这么老的帖子我咋今天才看到呢?相比LostAbaddon老弟写的太长了,让我忽略了它的存在哈。

如果你质疑观察者的物理实在性只能说明你不懂我所说的观察者理论,至少没认真看完我后面的文章。在http://www.swarmagents.cn/bs/membership/viewelite.asp?id=17178&user=jake&cid=20 这一篇里面,我已经明确指出来,观察者的实在作用就是在于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因为这里的观察者是具体的人,我们研究的是具体的人类行为,这与Barabasi它们研究Email回复的时间间隔分布没啥区别,另外,在这篇文章中:http://www.swarmagents.cn/bs/membership/viewelite.asp?id=17362&user=jake&cid=20,我试图去测量观察这种实在的作用,这并不与科学精神,或者说物理精神矛盾,而是试图指出来,一种全新的相互作用方式,即人的观测。至于图灵停机里面引入观察者只是一种说法,完全可以不引入。但是,我希望做的事能够把图灵停机这个故事的内涵扩展出去,例如试图仿照图灵停机问题方式构造一个计算机程序,使得外面的观察者“以为”该程序有了一个self。仅此而已。一旦我把这套东西构造成功,我当然仍然可以隐去“观察者”三个字,那也无妨,它只不过是一种称呼而已,但是这种称呼可以方便我把各种各样的概念联系起来,这就是它的作用。


>LostAbaddon在Physics VS Metaphysics中写道:
---------------------------

  下面追加一些东西,暂命名为“Physics VS Metaphysics”,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

 

......

 

2011-12-14 11:18:22
  

时间太长了,我自己也忘了这篇东西了…………

写原文的时候的确没看你所给的这两篇帖子。当时是在看另外一篇帖子的时候想到了一些东西,就写了下来(但看的是哪篇,我自己都忘了……)。

在物理的基础物理这个领域中,说实话,观测是完全不需要存在的东西——你可以说哥本哈根流派说意识如何如何,观测如何如何,但哥本哈根流派并不是正确的,或者说,并不能被判定为正确的,虽然现在并没有100%的把握说它肯定是错误的,但已经很有这个趋势了。

我们之所以在基础物理中会引入不存在的“观测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只是一个历史开的小玩笑:当年的人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可以解释互补原理了。但,早年的 人的想法一定正确么?提出薛定谔方程的薛定谔,他对薛定谔方程的本质的理解就是错误的,但并不排除我们使用这个很有用的工具。提出Lorentz变换的Lorentz,他对Lorentz变换的本质的理解也是错误的,但并不排除我们去使用Lorentz变换。

同样的,哥本哈根流派作为研究量子力学的本质最早的一个流派,他的理解,在我看来,就是错误的。Schordinger能犯的错误,Lorentz能犯的错误,Bohr为什么不会犯?Einstein也犯错,Hawkin也犯错,这个世界上搞学术的人在学术上就不会没犯错,所以,在量子力学的诠释已经有很多种不同途径的现代,没理由认为哥本哈根流派居然还会是对的。

这里不存在东方和尚所谓的“既有又无”、“既对还错”等颇为“量子式”的“逻辑”,这里哥本哈根诠释要么对,要么错,不存在第三条路。而在我看来,它就是错的,因为实在没有对的理由,还不说在介观它完全失去预言能力。

因此,将观测引入到基础物理中,实在是一件让人感觉很无厘头的事情,且不论居然给引入到了数理逻辑中。 

当然,在比物理高的层次中,有“观测者”的作用是很正常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人类作为自然界中一个较高层次才会出现的东西,其行为对低层次的规律应该是不会构成根本影响的。而数理逻辑,作为一个位于现实世界之上的规律,就更加不可能因为现实世界的行为而发生影响。

当然,如果说所谓的“观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观测”,只是对某种还无法言明的东西的符号化,那此事再议。 



>jake在回复:Physics VS Metaphysics中写道:
---------------------------

这么老的帖子我咋今天才看到呢?相比LostAbaddon老弟写的太长了,让我忽略了它的存在哈。

 

如果你质疑观察者的物理实在性只能说明你不懂我所说的观察者理论,至少没认......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马上登录
2012-2022 www.swarma.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