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x1st的头脑风暴
注册日期:
2010-9-1
上次登录:
2012-10-14 13:16:04
邮件地址:
zyx1st@gmail.com
  zyx1st的头脑风暴
zyx1st的更多标签
关于自指实验的不靠谱想法
2011-4-1 22:12:08  自指实验 
那次集智俱乐部活动没去参与,昨天看了下现场的录像,有些想法想交流下。 总的来说,自指实验出现奇特图形这个现象还是比较好解释的——图像信息元素的迭代、组合。 不过认真观察其中一些现象,觉得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让我产生一些很奇特的感触、想法和理论。 1.图像出现的色彩复杂多变,很可能和被摄物体本身的色彩完全不同。 2.出现的图像中会有很多奇特的pattern,圆、方、三角、鳞片状等等。 3.图像中会出现类似分形的结构(放大、缩小出现完全相同的图形) 4.图像会不停的运动 针对以上问题我的思路如下: 1.被摄物拥有自己的视频像素点信息(不管摄像装置的型号)。 2.实验出现的图形都是由这些duplicate出来的像素点所构成。 3.之所以会出现元像素信息以外的颜色和图式是因为,实验导致这些像素点出现了解构(类似分解)和组合。 4.出现解构和组合意味着,在同一个实验图形中出现了复数多的被摄物像素元素(duplicate in same scenario)。 5.出现复数多个被摄物像素元素的条件和原因是因为在实验自指(duplicate)的过程中存在时间延迟,推测:如果摄像头的响应时间很快速(延迟很低),奇特的图形将不会出现。(隐约感觉响应时间过慢也会实验失败) 6.从解构和出现五颜六色的颜色,联想到自然光的七色分解。同时联想到光的双缝干涉,波的叠加形成光暗间隔的条纹。假定自指的过程中出现类似的情况——像素信息出现更高维度的解构(波的叠加),有点类似整数集合取平均值出现小数。(在时间参数的干扰下) 7.自指提供了一种廉价的infinity,通过时间参数和延迟,被摄物被拆分和复制成无限多的“像素信息”——比肉眼观察到的最小像素尺度更小的信息。通过一定的行为模式——改变被摄物duplicate出现的空间位置(zoom in ,zoom out,移动,抖动等等),来随机的组合成为新的视觉信息,包含新的图式和颜色。无限的混沌带来了有序的可能——让依靠rp的行为模式,幸运的组合出一些我们能够识别出来的图式和颜色。 8.突然想到了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也许也只是在一定的巧合下组合出来的一些能够识别出来的稳定的图式。也许不是big bang理论,而应该是big shake理论。首先我对big bang理论有一些怀疑的地方,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最初世界的集合过于物理化,过去理论中它只包含了所有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意识和信息存在的地方。如果按照它的说法,那么组成世界的一些信息pattern就不应该存在,比如:圆形、1+1=2、红色、好坏、生死等。 那我为什么称之为big shake理论呢?当你拿着一根荧光棒的左右晃动的时候,你会看到在你晃动范围内荧光棒会出现残影,每一个残影都意味着它存在过,但如果没有用时间去定义它的话它就一直是一个波函数的状态(量子力学),那么它就应该是“摇晃中的荧光棒”而不是荧光棒。它其中的每一个残影都是“摇晃中的荧光棒”的解构元素,由于视觉暂存的关系,当你晃动达到一定频率时,摇晃位置的中间部分会出现十字图形,这是由某些残像叠加形成的,就如同自指实验中出现可识别出图式的图形一样。这根荧光棒就是我们太初宇宙的核模型,它并没有分裂和爆炸,它只是不停的在摇晃,其中的某些“残影”的叠加和组合形成了我们生活中的物质世界,而它的行为模式决定了世界会出现什么,同时也赋予了世界意识和信息(pattern)的概念,有点全息论的感觉,同时也很好的解释了量子力学中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比如量子纠结态,意识使波函数坍塌等。 由于本人是民科一名,思维比较脱离常识,不期望能够获得认同和理解,仅为了表达出自己的声音。 回到自指的实验来,以上想法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在实验和研究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仅仅针对我上面提出的假设) 1.程序难以去模拟,太多不可知的元素不能包含进去(最小图式、最小元素、时间尺度等)。 2.使用单原色光源作为被摄物做实验,比如激光,观察是否出现色彩变化(验证光波的稳定性)。 3.使用图像识别技术控制一定空间范围内出现被摄物元素的duplicate次数(调节放大倍数),并严格控制延迟时间,找到最小解构尺度。 4.对实验结果的色块信息进行离散处理,找出变化的规律。(可能参数:被摄物色块信息,色块位置变化的运动方程,实验结果的色块信息,图式形成的运动方程等)
2011-4-1 22:21:31
   谢谢!对我是有启发的,特别是中间的这句话

当你拿着一根荧光棒的左右晃动的时候,你会看到在你晃动范围内荧光棒会出现残影,每一个残影都意味着它存在过,但如果没有用时间去定义它的话它就一直是一个波函数的状态(量子力学),那么它就应该是“摇晃中的荧光棒”而不是荧光棒。它其中的每一个残影都是“摇晃中的荧光棒”的解构元素,由于视觉暂存的关系,当你晃动达到一定频率时,摇晃位置的中间部分会出现十字图形,这是由某些残像叠加形成的,就如同自指实验中出现可识别出图式的图形一样。


>zyx1st在关于自指实验的不靠谱想法中写道:
---------------------------
那次集智俱乐部活动没去参与,昨天看了下现场的录像,有些想法想交流下。总的来说,自指实验出现奇特图形这个现象还是比较好解释的——图像信息元素的迭代、组合。不......

 

2011-4-2 8:47:13
  

你的想法很有意思,关于自指实验我们的确需要继续研究下去。

我们曾经用专业的摄像机(高分辨率、采样率)试过,的确更难制造出复杂的Pattern出来,但是经过仔细的调节,仍然能看到美妙的现象: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5ODI5MDU2.html

我觉得可能这种专业摄像机的延迟现象会更小些,因为它精度高。但是这仅仅是猜测,需要精通摄像机原理的人验证。

也希望大家能把我们的自指实验转贴给专业的摄像爱好者论坛,让专家们解释解释这个现象。

>zyx1st在关于自指实验的不靠谱想法中写道:
---------------------------
那次集智俱乐部活动没去参与,昨天看了下现场的录像,有些想法想交流下。 总的来说,自指实验出现奇特图形这个现象还是比较好解释的——图像信息元素的迭代、组合。 不......

 

2011-8-24 21:24:12
  

最近对弦论有点兴趣 了解后发现

跟这篇原来写的东西有很多相似之处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我记得之前没有具体了解过弦论的概念

>zyx1st在关于自指实验的不靠谱想法中写道:
---------------------------
那次集智俱乐部活动没去参与,昨天看了下现场的录像,有些想法想交流下。总的来说,自指实验出现奇特图形这个现象还是比较好解释的——图像信息元素的迭代、组合。不......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马上登录
2012-2022 www.swarma.org, all rights reserved